时间:2017年12月25日下午3:30
地点: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仓山校区四层学术报告厅
主讲:中国科学院 王启明院士
主办: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、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福建省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、福建省光电传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专家简介:王启明院士,1934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。1952-1956年 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。1956-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。1960-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、课题组长、研究室副主任。1978-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副研究员、研究室主任/副所长。1985-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、博导、所长,第一届“863”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,兼第一、第二届光电子主题专家组成员,国家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2002年任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领域专家。现兼职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,受聘为厦门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兼职教授。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CW运作10万小时的GaAs DH激光器,发现了双光丝自调Q效应,异质结界面电荷存储记忆效应和双向负阻效应。国际同步开展了双稳态(CCTS)半导体激光器研究,提出增益锁定的概念和相关注入的技术,获得了ps窄脉冲序列的光输出,实现了波长变换与锁定,指导研究了SEED光双稳态开关。主持开展了SiGe/Si 量子阱、量子点的生长与应用研究。首次采用共振腔增强(RCE)结构研究成功可用於光通信1.3m m波长窄带响应光电子探测器,成功生长了Ge/Si量子点相干阵列,发现了自覆盖效应。指导开展了Si基MOEMS和F-P腔TO型可调谐光学滤波器,获得了可连续调谐90 nm范围的最好结果。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物理、光子集成及其在光网络通信中的应用,尤其关注Si基光子器件和Si基光电子集成的发展。先后多次获国家级和院级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。1986年始曾连续三次被评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,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“科学与技术进步奖”,2001年被中国光学学会、电子学会和通信学会联合提名获我国光通信与集成光学杰出贡献奖。
